最近很多人都在說這個韓信還是比較厲害的,但是這個人也有一些缺點,做事情啊有時候好有時候壞,反正就是感覺了這個人不怎么樣,所以韓信的爭議還是非常大的,最近不少的人就非常糾結一件事情,那就是當時這個韓信是沒有聽這個蒯通的話的,最后敗給了項羽,那么有的人也問了,假如做個假設,如果當時韓信聽這個蒯通話,最后會發生什么情況呢?這個問題也比較有意思,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看看!
韓信如果聽了蒯通的話也不會有什么樣的結果,韓信可能不是韓信,是死亡的韓信,劉邦還是劉邦,項羽還是項羽,也成不了什么三分天下的局面,韓信沒那個實力。
因為在軍事能力上韓信不如項羽,在政治能力上韓信是政治白癡,遠不如劉邦。
再加上韓信身邊沒有像張亮張良、蕭何一類的謀士,若背叛劉邦便是將自己陷于不義之地,對于不忠不義的人在軍中難以服眾,因此若韓信自立也會很快消亡。
韓信本事項羽麾下一名小兵,但是在蕭何的游說之下,韓信連夜叛逃降于劉邦,后成為劉邦賬下一員猛將。對于劉邦的部下而言,韓信是后來進入軍中的,因此韓信在軍中的地位其實并不太穩定,因此若是韓信自立可能并不會有多少人會跟著韓信一起叛逃。在加上韓信本來就是叛主之將,若是在次叛主定會被軍中的人所不齒,在古代軍中人們最重視的就是忠義,因此韓信自立也是很難籌集的到兵馬的。
而韓信本人的能力也是很難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的,韓信的軍事能力不如項羽,劉邦戰敗項羽是集結了韓信等一干大將的能力,通過計謀才逼得項羽烏江自刎,但是若只是韓信一人對項羽而言不足為懼。
而韓信本人也是政治白癡,從他掌握軍權要挾劉邦立他為異姓王就可以看得出,韓信沒有什么政治眼光。而韓信身邊也沒有像項羽身邊的范增,劉邦身邊的張良、蕭何等能力強悍的謀士,因此韓信難以自立。
沒有自己的軍隊,沒有好的謀士,自己有缺少政治眼光,韓信怎么可能能在劉邦和項羽的對峙中自立為王,形成天下三分。
上一篇:兵馬俑為啥小孩不讓去?
下一篇:仁宗盛治有多可怕要怎么理解?
下拉更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