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3年8月27日庫爾斯克戰役后,德國進入了什么都缺的時代,缺裝甲車,缺戰斗機,缺石油,特別是士兵。大量經驗豐富的德國老兵在血腥的蘇德戰場上拼的所剩無幾,活下來的也大多是精疲力竭。于是德軍對于新兵的征募,對于士兵的要求也是一降再降,甚至將目標對準了未成年人。
許多德國裝甲師缺人。甚至對享受優先補給,優先獲取裝備,招募士兵要求最為嚴格的SS級單位也開始降低資格。不再要求必須是1.8米以上的高挑標準,不再要求是金發碧眼,甚至連種族要求都省略了。中東和亞洲的很多面孔也穿著SS級別的黑襯衫。
在德國,石油正在耗盡。戰爭爆發前,德國大約有8000萬人口。由于歐洲人口眾多,生育力的大力鼓勵,希特勒的名言:我們應該用德國的刀劍來擴大德國犁的土地!因為德國人真的太多了。
然而再多的人也經不起希特勒的一通鬧熱的胡亂指揮,他最大的指揮智慧就是:戰斗!戰斗到最后一兵一卒!堅守陣地!
后來,德國即將戰斗到最后一兵一卒是真的。
1943年,英美聯軍在意大利登陸,德國陷入了兩線作戰的窘境。為了補充軍事資源,希特勒發布了總動員令。德國男人從12歲到65歲必須向軍隊報到并加入正規軍或民兵。
在這些軍事資源中,重點并不在德國老人身上,而是在德國青少年身上,因為在戰爭爆發之前,德國已經成立了兩個準軍事組織,希特勒少年團和希特勒青年團。
這些孩子從未經歷過戰爭的殘酷。他們都被父母在戰場上的英雄故事所感染。他們渴望在戰場上開始自己的傳奇生涯,像父母一樣做出貢獻。隨著身體發育而生長的荷爾蒙使他們熱血沸騰。
其中最著名的是希特勒青年師,他也有一個綽號“奶瓶師”,因為他們的成員大多在16歲以下,供應名單不是香煙和葡萄酒,而是糖果和牛奶。
然而這些娃娃兵最兇殘,甚至拿著炸藥直接撲向盟軍坦克,與其同歸于盡。這群娃娃兵被被盟軍稱之為“一群小希特勒們”。
但是戰爭的殘酷最終摧毀了這些小希特勒。家人和同伴的死亡成了他們內心的噩夢,很多人因為戰爭而身體殘疾。反而最終被抓后,他們才展現出一個孩子應該有的笑容。
然而這些孩子即將面對的是一個瓦礫的家,因為成年人的瘋狂,他們熟悉的一切都不復存在,但他們需要用稚嫩的肩膀再次肩負起民族的未來。
下拉更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