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各位有沒有讀過司馬池的作品,司馬池是司馬光的父親,司馬光在國內應該是屬于家喻戶曉的人物了。那這首司馬池所創的七言絕句,其表達的情感非常深刻,文字運用也很優美。該詩名叫《行色》,意思是行旅出發前后的情狀。那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來欣賞一番,還是非常值得一讀的。
一、詩詞原文
行色
冷于陂水淡于秋,遠陌初窮到渡頭。
賴是丹青不能畫,畫成應遣一生愁。
二、翻譯
心境清冷如池水,凄楚寒淡如涼秋,旅程無窮無盡,剛走完阡陌之地又見到渡頭。
幸好這行色畫不出來,若是真能畫成圖像,怕要讓人一生都充滿憂愁。
三、賞析
司馬池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朝廷重臣,他小時候父親就已去世,不過由于家境殷實,他又喜歡讀書,于是便順利考取了進士。詩人入仕后勤懇工作,在地方上工作頗有政績,于是便被升遷到京城,并得到宋仁宗的極度信任。作者曾在安徽壽縣擔任監酒稅,由于任務輕松,也有很多閑暇時間,就有閑情逸致進行創作。有一次詩人看見路人行色匆匆,忽有感觸,于是賦詩抒懷。
這首詩開篇并未具體描寫行人的言行和神態,而是采用對比手法。詩人用“淡于秋”,雖然也有點悲秋,卻很好地襯托出行人的內心情感。
第二句“遠陌初窮到渡頭”又寫出羈旅行程,一個“窮”字,委婉地表達出路人的孤寂和迷茫。
最后兩句“賴是丹青不能畫,畫成應遣一生愁。”抒發議論, 作者生活安逸,趕路的人們卻各懷心事。他一邊悠閑地觀看,一邊心生感慨。這丹青妙筆雖然可以畫出人物的表情和動作,但是人們內心的所思所想卻難以描摹。
整首詩構思新巧、取材獨特,“行色”本是一種抽象的概念,作者卻巧用物象來做對比,展示出人們的孤寂和冷漠表情。
上一篇:王安石《老人行》賞析
下拉更新...